解决好保障基层公务出行问题,有助于规范基层公务用车管理,进一步激发基层工作人员积极性,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防范“微腐败”风险。自2021年11月被省局确立为公务用车管理专项领域示范点建设单位以来,淮安市机关事务管理局与淮阴区机关事务服务中心联动推进保障基层公务出行试点工作,经过1年多的探索实践,顺利通过省局验收并被授予“江苏省公务用车管理专项领域创新引领实践单位”称号。
一、坚持机制创新,拓宽出行路径。积极发挥公车管理平台车辆保障主力军作用,建立多样化公务出行保障机制,最大限度满足基层公务出行需求。一是引入社会租赁车辆。区直部门、街道在平台车辆保障能力不足时采取临时租用社会车辆参与保障,机关事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加强审批管理;乡镇因车改时未保留车辆,采取长期租赁方式解决公务出行问题,车辆全部纳入区公车平台监管,有效提高了基层公务出行保障能力。二是优化城乡公交线路。机构改革中,淮阴区由原23个乡镇合并为9个乡镇,城区、乡镇、村落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加大。机关事务部门积极协调交通部门优化整合城乡、镇村公交线路,累计调整线路16条、新增线路11条,解决了基层干部“进城下镇”“走村访户”出行难问题。三是加强共享单车保障。大力践行绿色出行理念,机关事务部门与共享单车服务企业构建合作关系,在区行政中心、政务服务中心、城建大厦等集中办公区附近设立共享单车服务点,满足基层工作人员短途公务出行需要。目前各集中办公区一公里范围内已设立共享单车服务点30余个。四是推行配套交通补贴。在乡镇级公务出行时,当出现符合公车使用条件但平台暂时无法保障的情况,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核同意后,可以由实际使用人自行选择交通方式并按出行费用总额不超过租车费用的15%进行补贴,既节约了经费又解决了基层出行问题。
二、坚持统筹调度,确保集约高效。坚持公务车辆合理布局与统筹使用,结合车辆编制数量、单位使用需求和办公地理位置等因素,以针对性保障方式解决基层差异化用车需求。一是针对区行政中心、综治中心、城建大厦等3个集中办公区与各独立办公区之间距离远问题,推出车辆集中管理统一保障和车辆派驻就近保障方式,避免了公车简单化物理集中带来的调度时间长、成本高问题,既节省了保障经费又提高了保障效率。二是针对城管行政执法、区内重大活动等个性化用车需求,机关事务部门合理统筹,其中区城管局、镇街城管执法车辆实行托管,与车辆使用单位签订《公务用车委托管理协议》,车辆由使用单位自行管理,平台实施动态监督;疫情防控、招商引资、项目拉练等区内重要工作重大会议,坚持车辆和司勤人员集中专项保障。三是针对城管职能下沉等基层工作实际需要,立足平台公务用车资源,统筹公务用车平台可调配车辆和司勤人员,计划五年时间分批分步调配至各镇、街道。目前为长江路街道、王家营街道、徐溜镇、渔沟镇各调配1辆行政执法用车并要求严格限定在一线执法岗位。
三、坚持数据赋能,提升保障质效。把公务用车管理从“线下”搬到“线上”,加强数据分析和信息整合,提升公务用车数字治理效能。一是加强调度峰谷预判分析。充分发挥公车平台大数据分析功能,科学做好车辆使用峰谷预判,利用空档期组织安排车辆保养和年检,确保基层干部在承担文明城市建设、生态环境督查、安全生产检查等急难险重任务时有车保障。二是推出公务顺风拼车措施。对时间、地点、人数三要素基本契合的用车订单按照“能拼就拼、应拼尽拼”原则进行顺风拼乘,打破部门界限,共享拼车出行,解决单人单趟公务用车现象多的问题,提高了基层公务出行效率。三是规范公务用车额度管理。加强公车平台信息集成功能,实时掌握各单位公务用车额度使用情况,发挥平台费用总蓄水池作用,及时动态调整单位用车额度,高效解决部门之间因职能不同而造成的公车使用量差异较大的问题,有力保障基层公务有序出行。四是强化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一车一档”,对接国管局公车统计报告报送系统,定期更新车辆品牌型号、车辆性质、购车价格、排量等身份信息,将保险、维修、加油、ETC等费用实时接入公车信息平台,实现车辆全生命周期管理。
四、坚持从严从紧,筑牢纪律底线。紧盯基层公务出行风险源头,构建车辆全覆盖监管体系,基层干部依纪依规用车意识大大增强。一是突出制度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配套出台《淮阴区党政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办法及其实施细则》《区级机关租用社会车辆管理办法(试行)》等制度10多项,研究制定基层公车使用管理负面清单,严明纪律红线,确保公车在制度的轨道下运行。二是优化管理流程。坚持问题导向,对公车的调度、加油、维修、保险、处置、租赁等环节中10余项工作流程进行细化优化、规范提升,让公车管理使用流程更优、环节更简、效能更佳。三是用好技术手段。按照“一平台、一张网”目标,将全区所有保留车辆统一纳入监管平台,实现GPS定位系统安装全覆盖,保证公车使用网上申请、审批、调度,确保公务车辆运行全程留痕,公车监管更加精准高效。四是强化常态巡检。把公务出行作为基层作风建设重要组成部分,压紧压实工作责任,会同纪检部门常态化开展公车巡检,始终保持节假日监管高压态势,强化现场暗访、监管平台普查等监管模式,坚决严防基层公车使用管理违规现象发生。
(办公室 孙刚)